以1份物理试卷看校外补习与校内学习的关系
关于
1年前
更新
1
频次
27
题目数
分享
感谢您在忙碌的学习过程中抽出时间来完成这份问卷。本问卷为单项选择题,请您判断下列物理题目您是在校内还是校外遇见过,请认真判断勾选,谢谢!
Q1:下列温度中,约在36~37℃之间的是A.人的正常体温 B.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C.冰箱冷藏室的温度 D.人感觉舒适的环境的温度
Q2:上课时,老师对同学们说“朗读时,声音请大一点”,这里的“大”指的是声音的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Q3: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B.B超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C.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响度太小D.声音在空气的速度一定是340m/s
Q4:一个苹果在阳光下看起来是红色,这是因为A.红光透过苹果B.苹果只吸收红光C.苹果只反射红光D.红光折射进苹果
Q5: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B.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C.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D.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Q6:蓝天上飘着白云,平静清澈的池塘中鱼自由游动。人向池塘中看去,好像鱼在白云中游动,关于人看到的鱼和白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鱼是实物,白云是光反射形成的虚像 B.鱼是实物,白云是光折射形成的虚像 C.鱼是光反射形成的虚像,白云是光折射形成的虚像 D.鱼是光折射形成的虚像,白云是光反射形成的虚像
Q7:一个放大镜的焦距为10cm,张大爷用此放大镜来观察药品使用说明书上较小的文字时,应将此放大镜放在与药品使用说明书的距离A.小于10cm B.等于10cmC.大于10cm D.在10cm和20cm之间
Q8: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两倍焦距以内 C.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Q9: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把物体从2倍焦距外沿主光轴移向焦点的过程中,像及像距的变化情况是A.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 B.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C.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大 D.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
Q10:一简易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6cm,则其胶片离镜头的距离为A.小于6cm B.大于6cm,小于12cmC.大于12cm,小于24cm D.大于24cm
Q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光屏上可接受到倒立、放大的像。 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在光屏上A.无法成像 B.呈现正立、放大的像 C.呈现倒立、放大的像 D.呈现倒立、缩小的像
Q12:某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5cm处时,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了物体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20cm B.15cm C.10cm D.5cm
Q13:人们说话时声带在() 。宇航员在没有空气的月球上对着山崖喊话,(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回声。在学校的“元旦”晚会上,优美的二胡声是由于()的振动产生的。我们能很容易辨别出二重唱的男声和女声,是因为他们的()不同。在医院的走廊和病房通常悬挂“肃静”的警示牌,这种让人们保持肃静的做法属于在 ()处减弱噪声。
Q14:一只小鸟在离湖面10m的上空飞行,若湖深为5m,则小鸟在湖里所成的像与它的距离是() m,它在湖里所成的像是()像(填“虚”或“实”) 。如图6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这个现象叫光的 () ,如果将白色光屏换成红色光屏,我们将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七彩光带。
Q15:电影银幕用粗糙的白布制作,其优点:一是利用光的 ()反射,使剧场中各处的观众均能看到画面;二是白布能反射()色光,使观众能看到色彩正常的画而。
Q16:某小区楼道设有多功能电子门铃,此装置可以通过其内置摄像镜头来识别来访者.该摄像镜头相当于凸透镜,经摄像镜头所成的是()(选填“正立”或“倒立”)、()(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90cm。
Q17:利用如图15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 图15 [图片](1)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到O点,若将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此时在纸板B上看不到反射光,这样做的目的是探究 ▲ 。(2)将入射光线EO向法线靠近时,看到反射光线OF ▲ (填:”靠近”或”远离”)法线。(3)将纸板A、B置于同一平面后,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B沿FO射到O点,反射光将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说明光在反射时, ▲ 。
Q18:小红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进行了如下操作: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放在桌面上,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可以看到A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取一支没有点燃且与A等长的蜡烛B在玻璃板的后面移动,直到B和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16所示。在此实验中:(1)小红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来完成探究活动,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这是为了能确定像的 ▲ 。(2)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A B 图16 [图片](3)实验时,小红应在 ▲ (填“A”或“B”)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4)当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20cm的A处时,玻璃板后B处的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移去B处的蜡烛,取一光屏放在B处,发现光屏上并没有出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 像。(5)小红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 ▲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6)实验中,小红只进行了一次实验,就得到了“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的结论,这样得出结论的做法不合理之处是 ▲ .(7)细心的小红透过玻璃观察蜡烛A的像时,看到在像B处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B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 。(8)小红在实验(4)的基础上,将玻璃板移去,在玻璃板位置放一凸透镜,B处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倒立、等大的烛焰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 cm。
Q19: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不少场所的装修会考虑声学吸音效果。小明同学想比较几种常见装修材料的吸音性能,他找来厚度相同的四种小块材料(聚酯棉、软木、泡沫和海绵),进行了如图13所示的实验:桌面上放一个玻璃杯,在玻璃杯下分别放上待测试的小块材料,将悬挂在细线下的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去敲击玻璃杯,仔细比较玻璃杯发出的声音大小。(1)为控制实验过程中敲击玻璃杯的力大小相同,小明的做法是 ▲ ; 图13 [图片](2)小明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材料种类 聚酯棉 软木 泡沫 玻璃杯发声大小 最小 最大 较大 最强 最弱 较弱 你认为表中空格处应填入 ▲;(3)小明实验中的四种材料,仅从吸音性能的角度考虑,最适合隔音墙装修的是 ▲ ;(4)你认为影响吸音性能的因素除了材料的种类,可能还有材料的 ▲ (写出一个即可)。
:在上列选择题中,只要有1个或以上选b,请继续完成以下选择题
Q20:您在校外哪种机构补习:( )
Q21:参加社会民办机构名称
Q22:参加其他的名称
Q23:参加的频率
Q24:除物理外是否还参加其他科目:( )
Q25:除物理外参加的其他科目
Q26:4、您觉得是否有提高
联系我们
问卷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