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院第八届植物学知识竞赛决赛

Q1:姓名

A1

Q2:学号

A1

Q3:班级

A1

Q4:根据(),茎端由表皮原,皮层原和中柱原组成

组织原学说
原套---原体学说
细胞组织分区学说
不活动中心

Q5:缠绕茎靠 ()向上升,如牵牛花

卷须
气生根
茎本身
吸盘

Q6:根初生维管组织中,木质部与韧皮部的排列是()

内外排列
散生
相间排列
无序排列

Q7:禾本科植物根的内皮层细胞在发育后期常五面增厚只有( )是薄的

横壁
径向壁
内切向壁
外切向壁

Q8:根毛是()

表皮毛
根表皮细胞分裂产生的突起
毛状的不定根
表皮细胞外壁突起伸长的结果

Q9:小麦种子萌发时,对胚乳内贮藏的物质加以分解和转运的结构是()

糊粉层
盾片
上皮细胞
外胚叶

Q10:无胚乳种子在形成过程中,胚乳为()所吸收

胚芽
子叶 
外胚乳

Q11:植物细胞初生壁的主要成分是()

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
木质、纤维素和半纤维素
果胶
角质和纤维素

Q12:鉴定植物细胞中的后含物,通常( )

用碘液鉴定蛋白质和脂肪
用苏丹Ⅲ鉴定蛋白质和脂肪
用碘液鉴定蛋白质和淀粉
用苏丹Ⅲ鉴定脂肪和淀粉

Q13:假果是()

果实的变态
由花托发育而来
由花托和花被发育而来
由子房和其他部分共同发育而来

Q14:在二氧化硫污染严重的地方,你很难看见()的生存

青蛙
肾蕨
松树
葫芦藓

Q15:茎的生理功能主要是( )

输导
分裂
生长
分化

Q16:苔藓植物的受精必须借助于()

空气
土壤
石头

Q17:同时发育为枝、叶、花或花序的芽是( )

休眠芽
活动芽
混合芽
花芽

Q18:闭果包括( )

坚果
核果
柑果
梨果

Q19:碳三植物(水稻、小麦、大麦等),维管束鞘由( )层细胞构成

1
2
3
4

Q20:大多数单子叶植物的茎,只有( ),结构比较简单。

次生结构
初生结构
原生结构
侧生结构

Q21:受精后的胚珠发育成为种子时,子房迅速生长而发育为( )。

导管
果实
木质部

Q22:水稻和小麦等禾本科植物拨节、抽穗时,茎迅速长高,是借助( )的活动。

顶端分生组织
侧生分生组织
次生分生组织
居间分生组织

Q23:( )在植物学上称为种子

玉米籽粒
高粱籽粒
向日葵籽粒
花生仁

Q24:我们吃绿豆芽,主要吃的是( )。

下胚轴
上胚轴

Q25:瓜类种子不可能在果实内萌发,是因为种子( )

抑制性物质影响
缺乏氧气
具后熟作用
胚尚未成熟

Q26:根冠的外层细胞不断死亡、脱落和解体,同时由于(),根冠得到补充

根冠细胞进行有丝分裂
根冠细胞进行无丝分裂
分生区的细胞不断进行有丝分裂
分生区的细胞不断进行无丝分裂

Q27:糊粉粒贮藏的养分是()

淀粉
脂肪
蛋白质
核酸

Q28:原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和原形层属于()

居间分生组织
原分生组织
初生分生组织
伸长区

Q29:松,杨的分枝方式归为()

单轴分枝
合轴分枝
假二叉分枝
三叉分枝

Q30:()的叶为异面叶。

叶上、下表皮色泽不同
叶上、下表皮气孔分布不同
叶下、下表皮分别为单层和多层细胞
叶肉分化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

Q31:在萝卜、甜菜的肉质直根、甘薯的块根次生木部中,有所谓三生结构的存在,这种结构由( )的衍生细胞形成的。

居间分生组织
额外形成层(副形成层)
维管形成层
栓形成层

Q32:一个造孢细胞最终可产生()个卵细胞。

Q33:被子植物中,具有功能的死细胞是()。

导管分子和筛管分子
筛管分子和纤维
导管分子和纤维
纤维和伴胞

Q34:合子的第一次分裂通常是()。

均等的横裂
不均等的横裂
均等的纵裂
不均等的纵裂

Q35:胚乳发育的()方式中,发育过程可区分为游离核的形成期和细胞时期两个阶段。

核型
细胞型
沼生目型
五福花型

Q36:被子植物的雌配子体是指()。

雌蕊
胚珠
八核胚囊
卵器

Q37:以下所列形象的结构,哪一些()都是茎的变态

皂荚的分枝刺,葡萄和带病豌豆的卷须
马铃薯、姜、荸荠、芋头
莲藕、菊芋、竹鞭、白萝卜、胡萝卜
蔷薇和刺槐(洋槐)的刺,豌豆的卷须

Q38:肉质植物属( ),其叶内贮多量水分。

水生植物
旱生植物
阴地植物
耐阴植物

Q39:根据原套----原体学说,组成原套的细胞( A )

只进行垂周分裂
只进行切向分裂
只进行横向分裂
既进行垂周分裂又进行切向分裂

Q40:下列各大类植物的组合中,苔藓植物属于()

孢子植物、高等植物、有胚植物、隐花植物、维管植物
孢子植物、低等植物、羊齿植物、颈卵器植物、维管植物
羊齿植物、颈卵器植物、有胚植物、隐花植物、维管植物
孢子植物、高等植物、有胚植物、隐花植物、颈卵器植物

Q41:蓼科植物营养器官最突出的特征是( )

草本
单叶互生
具膜质托叶鞘
节膨大

Q42:茄科的花程式是( D )

↑K5C5A5G(2:2)
↑K(5)C(5)A(5)G(2:2)
*K5C5A5G(2:2)
*K(5)C(5)A(5)G(2:2)

Q43:葱属植物花序初为膜质的( )所包

苞片
总苞
托叶
芽鳞

Q44:保护组织因其来源及形态结构的不同,可分为表皮和( )。

选项1

Q45:皮层的最外一层或数层细胞排列紧密而整齐,称( )

选项1

Q46:成熟后,既使在适宜条件下也不萌发,需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萌发,这种现象称为()

选项1

Q47:小麦的子叶又称( )

选项1

Q48:主根是由()发育而来

选项1

Q49:具有年轮的树木通常生长在显著季节性地区, 每一年轮包括 春材 和( )

选项1

Q50:茎中初生射线是指( )

选项1

Q51:叶脱落前,在叶柄基部或靠近叶柄基部产生( )

选项1

Q52:甘薯(红薯)的地下膨大部分是( )的变态

选项1

Q53:花萼与花冠合称为( )

选项1

Q54:构成雌蕊的基本单位是( )

选项1

Q55:被子植物细胞的减数分裂在植物的生活史中发生过 2次,发生的场所是在花粉囊和( )里面

选项1

Q56:()是适应于生殖的变态短枝

选项1

Q57:水绵叶绿体为( )状

选项1

Q58:蕨类植物门的世代交替特点是( )发达

选项1

Q59:叶片的伸长主要是靠居间生长。

Q60:双受精现象是植物界所有植物共有的现象。

Q61:根的初生构造中皮层发达,次生构造中仍有皮层存在。

Q62:假二叉分枝的形成是因为芽的顶端分生组织很早就分成了两个,随着生长发育一个枝分裂成两个分枝,增加了光合作用面积。

Q63:花粉母细胞经过连续两次有丝分裂可产生四个精子。

Q64:藕和生姜的食用部分均为根状茎。

Q65:菟丝子的寄生根属不定根。

Q66:南瓜和葡萄的卷须都是茎卷须。

Q67:豌豆的卷须是小叶变态,属叶卷须。

Q68:食虫植物捕虫的结构是变态的叶。

Q69:花生与马铃薯(土豆)的果实均在土中发育成熟。

Q70:胡萝卜是变态根,主要食用其次生韧皮部。

Q71:植物界从蕨类植物开始有了维管组织的分化 。

Q72:玉米茎的维管束是闭合维管束,但玉米成长过程中茎会明显加粗,这是茎中细胞体积变大的结果。

Q73:原生质体是细胞生活部分结构的总称。

Q74:植物细胞都具有次生壁。

Q75:蓼型胚囊发育是最普遍的一种类型,四分体大孢子中近珠孔端的一个大孢子发育,经过三次核分裂形成八核胚囊,即成熟胚囊。

Q76:高等植物中不存在细胞无丝分裂现象。×

Q77:无限维管束由输导组织、薄壁组织、机械组织构成。

Q78:种子是绿色植物共有的器官。

Q79:保护组织可分为表皮组织、周皮、树皮三类。

Q80:原分生组织分部于植物的胚及根尖、茎尖部位。

Q81:豆科类植物的种子,营养物质主要储藏在子叶中。

Q82:面粉是由小麦种子的子叶加工而成的。

Q83:种子中胚乳最重要,在成熟的种子中没有胚乳,胚就不能生长。

Q84:种子结构中最主要的部分是胚。

Q85:胚乳的主要功能是储藏营养物质。

Q86:菜豆是双子叶有胚乳种子,种子肾形,外面具有一白色或杂色色斑的种皮。

Q87:处于不萌发状态的种子称为休眠种子。

Q88:青霉的菌丝是多细胞丝状体,在显微镜下看到菌丝有分隔,在繁殖时可看到分生孢子梗及其呈扫帚状和在顶端成串的分生孢子。

Q89:玉米黑粉菌不产生子实体。

Q90:酿酒酵母是属于子囊菌。

Q91:放线菌是细菌和真菌的中间类型

Q92:根中木质部发育方式是内始式,而韧皮部发育方式是外始式。

Q93:高等植物是从绿藻门植物发展演化而来的。

Q94:藻类植物都是原核植物。

Q95:毛霉是属于接合菌

Q96:水绵的合子称为复大孢子。

Q97:侧根是维管形成层产生的。

Q98:种子萌发时,胚芽首先突破种皮向下生长。

Q99:紫菜属和海带属的植物体都称为孢子体。

Q100:洋葱是属于双子叶植物。

Q101:双子叶植物根能够不断增粗是由于有侧生分生组织。

Q102:蓝藻细胞壁的成分是纤维素。

Q103:蓝藻色素体中,类囊体单条不叠成带。

Q104:原生质体

选项1

Q105:初生组织

选项1

Q106:纹孔

选项1

Q107:有限维管束

选项1

Q108:定根

选项1

Q109:根瘤

选项1

Q110:心材

选项1

Q111:复叶

选项1

Q112:同源器官

选项1

Q113:心皮

选项1

Q114:聚花果

选项1

Q115:(最 真果

选项1

Q116:细胞分化

选项1

Q117:维管束

选项1

Q118:边材

选项1
问卷网
农学院第八届植物学知识竞赛决赛
关于
1年前
更新
1
频次
118
题目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