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五大工具考试试题

感谢您能抽出几分钟时间来参加本次答题,现在我们就马上开始吧!

Q1:姓名

选项1

Q2:部门

选项1

Q3: 固有标准差是用来计算PP及PPK。( )

Q4:计量型控制图中子组容量是指一次不间断取样的数量。( )

Q5: SPC要求必须使用控制图对工序进行过程能力计算与稳定性控制。( )

Q6:控制图中的控制线应由技术人员根据每张图上的数据计算出来。( )

Q7:过程能力就是指Cpk\Ppk,其中,Cpk是长期能力,Ppk是短期能力。( )

Q8:试验设计、控制图都是统计技术方法。( )

Q9:变差是指单个数据与目标值的差异。( )

Q10:产品审核就是对合格产品的复检。( )

Q11:物体特性的真值是不可知的。( )

Q12:量具的分辨率就是指有效分辨率。( )

Q13:基准值是真值的替代,可以获得。( )

Q14:MSA的位置误差和宽度误差的接受准则是一样的。( )

Q15:理想的测量过程是0偏倚和0方差。( )

Q16:顾客规定包装规范时,APQP小组就不必进行包装评价。( )

Q17:只有超出USL和LSL才需要采取措施。( )

Q18:SPC意思是统计过程控制。( )

Q19:初始过程能力,应是1.33≤PPK≤1.67,才算满足顾客要求。( )

Q20:生产应采用正式生产工装、设备、环境、操作者、设施和生产周期,试生产的最少 量通常由客户设定,但产品质量策划小组可以确定超过这个数量。( )

Q21:标准样品应以顾客批准的日期作为识别依据。( )

Q22:生产件批准手册包括了所有散装材料、流程性材料、生产材料、维修件的生产件批 准的一般要求。( )

Q23:顾客没有要求时,组织可以不制定样件控制计划。( )

Q24:准确度就是指测量系统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异。( )

Q25:稳定性是偏移随时间的变化,也就是漂移。( )

Q26:线性是测量系统的随机误差分量。( )

Q27:灵敏度是指测量系统对被测量特性改变的响应。( )

Q28:测量系统性能就是测量系统的能力。( )

Q29:测量系统分析的样品必须是选自于过程并且代表整个的生产的范围。( )

Q30:GRR分析可接受的最小分级数为5。( )

Q31:测量系统分析要求必须要用到图解法。 ( )

Q32:MSA分析的样品必须是选自于过程并且代表整个生产的范围 。( )

Q33:Sigma指的是( )。

A.标准差  
B.方差
C.公司标志
D.极差

Q34:以下哪种分析方法不是用于基本计量型的测量系统( )。

A. 极差法
B.  均值和极差法
C. 假设检验分析
D. ANOVA

Q35:测量仪器分辨力的第一准则应该至少是( ) 。

A. 公差的1/5 
B. 公差的1/10
C. 过程变差的1/5
D. 过程变差的1/10

Q36:( )是指重复性随时间的变化程度。

A .稳定性 
B.一致性
C.均一性
D.线性

Q37:测量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不能通过( )控制图来实现的。

A、平均值极差   
B.P
C.单值移动极差图
D.U

Q38:a 随机误差就是由于普通原因造成的误差;b系统误差是由于特殊原因造成的误差;a和b中( )。

A.只有a正确   
B.只有b正确
C.a\ b均正确
D.a\b均不正确

Q39:生产件批准的记录应保存的时间为( )。

A.该零件在用时间加1个日历年的时间
B.15年 <br>
C.以顾客规定的时间为准
D.企业自己规定 <br>

Q40:生产件是指取自必须在生产现场使用与生产环境同样的工装、量具、过程、材料和操作工进行生产的零件,该过程必须是( ) 的生产 。

A .1小时到4小时
B .8小时
C. 1小时到8小时
D.4小时

Q41:在进行APQP时,要采用的技术叫( )。

A.分析技术
B.同步技术
C.检验判断技术

Q42:以下属于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的有( )。多选

A.分辨力   D.重量 E.长度 C.测量范围 
B.最大允许误差
C.测量范围
D.重量
E.长度

Q43:正态分布曲线的两个重要质量特性是( )。

A.波型与波峰  
B.宽度与位置
C.发生的时间及频率

Q44:严重度(S)是指( )。

A.失效模式的严重程度 
B.失效模式发生时,对顾客影响后果的严重程度

Q45:、组织向顾客提交的生产件是( )

A.样品 
B.标准样品
C.合格品

Q46:测量系统分析适用于( )。

A.所有测量系统 
B.仪器仪表
C.控制计划提及的

Q47:APQP是早期识别质量问题,预防缺陷的( )。

A.分析方法  
B.结构化方法
C.集体讨论的方法

Q48:PFMEA是在 ( )阶段进行的活动。

A设计和开发  
B过程设计和开发
C产品和过程确认

Q49: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使用的表格上的“关键日期”是指 ( )的日期。

A填表开始 
B预定完成
C填表结束

Q50: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使用的表格上的“核心小组”是指 ( )所有人员。

A项目管理小组 
B项目小组

Q51:在进行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时,要假定提供的零件/材料是 ( )的,以便集中注意力分析过程的失效。

A经过检验 
B合格
C过程使用

Q52:潜在失效模式是指 ( )可能潜在不满足过程要求或设计意图的种类,是对某具体作业不符合要求的描述。它能回答检验拒收的原因。

A现场 
B过程

Q53:每一个潜在失效模式,前提是假设这种失效 ( ) 发生,但不一定发生。

A可能
B曾经

Q54:潜在失效模式应该用物理的、专业的术语来描述,不应是顾客看到的现象。如在铝合金浇注时由于铝液温度低,流动性差,毛坯某个部位没有浇到。我们描述的模式应该选择 ( ) 。

A穿了 
B有一个大洞
C没有浇满
D.冷隔

Q55:23、某孔径加工尺寸为ø20±0.4,其潜在失效模式应该选( ) 。

A孔大了 
B孔小了
C孔径超差

Q56:潜在失效后果是指失效模式对 ( )的影响。

A顾客 
B过程
C产品

Q57:严重度的评价等级由1级到10级。对顾客影响后果最严重的是 ( ) 级。

A.1
B.10

Q58:通过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减少严重度级别数值,在过程FMEA的范围内是( )

A.不可能
B.可能

Q59:潜在失效起因/机理是指失效是怎么发生的?其起因一般有 ( )存在。

A.1个
B.多个

Q60:在测量系统分析中,评价一个人使用一件测量设备,对同一零件的某一个特性进行多次测量下的变差,称为( ).

A.重复性 
B.偏倚
C.稳定性
D.线性
E.再现性

Q61:.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 。

A. 零件的真值永远无法得到,只能无限与之接近
B. 数显卡尺的准确度是0.02mm
C. 产品控制理论关注的是零件是否在指定的范围内
D. 过程控制理论关注的是过程变差是否稳定并可接受。

Q62:.以下公式错误的是( )。

A. 测量系统的偏倚=测量值-真值(或约定真值) 
B. TV(总变差)2=EV(测量设备的变差)2+PV(零件的变差)2
C. GRR(测量系统变差)2=EV(测量设备的变差)2+AV(评价人的变差)2
D. ndc(区别分类数)=1.41*(PV/GRR)

Q63:用均值和极差图来进行测量系统稳定性的分析,已知子组容量为5,共收集25组数据,测量数据的均值为10,子组极差的均值为5,请计算均值极差图的控制线?(A2=0.577,D4=2.114,D3=0)

选项1

Q64:在对CRY6125电声测量测试系统进行GRR分析时,得EV=0.003、AV=0.004、PV=0.012,请问此测量系统的GRR可以接受吗?不合格的话,请给出主要变差源、给出至少3条的改进建议?

选项1

Q65:请写出制程能力(CPK)的等级判定及相应的处理方式。

选项1

Q66:你对“组织应对不稳定和能力不足的特性启动已在控制计划中标识的反应计划。这些反应计划应包括适当地遏止过程输出和100%检验。”如何理解,该反应计划究竟应以什么样的形式在控制计划中体现?

选项1

Q67:某公司在进行产品审核时检验4pcs产品,共发现7个缺陷,其中A类缺陷4个,B类缺陷 2个,C类缺陷1个,总缺陷点数为51,请计算QKZ。

选项1

Q68:在多少种情况下,必须对每一种产品进行提交批准?

选项1

Q69:产品设计和开发阶段的输出有哪些?

选项1

Q70:样件控制计划、试生产控制计划、生产控制计划的区别有哪些?编制这三种控制计划有哪些益处?

选项1
问卷网
质量五大工具考试试题
关于
1年前
更新
4
频次
70
题目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