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九年级下册物理 第十八章 物态变化 课后练习
Q3:一、单选题
1.刚从开水中捞出的熟鸡蛋在手中不太烫,待蛋壳表面的水干后,便觉得很烫,这是因为()
A. 蛋的内部温度很高,有热逐渐散发出来
B. 蛋壳不善于传热,把里面的热传递出来需要一段时间
C. 蛋壳未干时,壳上的水蒸发吸热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Q4:2.下列示例中是为了防止熔化或者凝固产生不利影响的是( )
A.冬天将室外水箱中的水放掉
B.将玻璃熔化制成玻璃板
C.冰冻食品可以保鲜
D.发高烧的病人利用冰袋降温
Q5:3.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一旦受伤,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层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感。这说明氯乙烷具有较低的
A. 温度
B. 熔点
C. 沸点
D. 凝固点
Q6:4.将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在太阳底下,冰开始熔化,当水面还有冰浮着时,则( )
A. 冰、水的温度都不变
B. 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
C. 冰、水的温度都升高
D. 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
Q7:5.目前绿色环保电冰箱采用了R600、R134a、环戊烷等制冷剂,作为氟利昂的替代品,充当热的“搬运工”,把冰箱里的“热”“搬运”到冰箱外面,因为它们可以像氟利一样即容易汽化也容易液化.有关这种电冰箱工作过程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制冷剂进入冷冻室的管子里迅速液化、吸热
B. 制冷剂进入冷冻室的管子里迅速汽化、吸热
C. 制冷剂被压缩机压入冷凝器后,会液化、吸热
D. 制冷剂被压缩机压入冷凝器后,会汽化、放热
Q8:6.下列现象,需要吸热的是( )
A. 下雾
B. 下霜
C. 降雨
D. 结冰
Q9:7.夏天,小明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几个冰块,放入盛有常温矿泉水的杯中,过一会儿,他用吸管搅动冰块,发现这几个冰块“粘到一起了”,如图所示,其主要成因是( )
A. 水的比热容较大
B. 水的凝固
C. 水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 水的汽化
Q10:8.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可以解释,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 天气很冷时,窗户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一种凝固现象
B. “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热
C. 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的水分蒸发带走热量
D. 取出在冰箱中被冷冻的冰糕,放一会儿,发现包装外层出现小水珠,这是一种液化现象
Q11:9.下列现象同该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连接正确的是( )
A. 水壶中的水沸腾﹣﹣液化
B. 饮料杯中的冰块变小﹣﹣液化
C. 用久了的泡丝变细﹣﹣升华
D. 冰箱冷冻室内壁上出现霜﹣﹣凝固
Q12:10.为了提高液体温度计的灵敏度,下列结构改变中最合理的是( )
A.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做大一些,把温度计的内径做粗一些
B.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做小一些,把温度计的内径做粗一些
C.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做大一些,把温度计的内径做细一些
D.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做小一些,把温度计的内径做细一些
Q13:二、多选题
11.以下热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 往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酒精蒸发时放热
B. 98℃的水也可沸腾﹣﹣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降低
C. 寒冷的北方室外多选用酒精温度计测温﹣﹣酒精的凝固点低
D. 冬天窗户上出现的“冰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Q14:12.市场上有一种“55℃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如图所示,开水倒入杯中数分钟后,水温降为55℃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神奇物质”在55℃( )
A. 可能处于固态
B. 可能处于液态
C. 一定处于固、液混合态
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Q15:13.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在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低
B. 用手沾些冷水去拿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
C. 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D. 冬天的早上,有时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Q16:一、单选题
1.小明同字按照图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时,不小心将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位置互换了(互换后的电路图未画出),如果闭合开关,则()[图片]
A.电阻R1可以工作
B.电阻R2可以工作
C.电流表无示数
D.电压表可能被烧坏
Q17:2.在“测量小灯泡和定值电阻的阻值”实验中,根据测得的电流和电压数据绘制了如图甲中A、B的I-U图像,现将小灯泡L和定值电阻R连成如图乙、丙电路(电源电压均为8V),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片]
A.由图甲知小灯泡电阻随温度的增大而减小
B.图乙电路的总功率为2.4W
C.由图甲知定值电阻的阻值为10Ω
D.图丙电路中电流表示数为0.7A
Q18:3.下列措施不符合安全用电规范的是( )
A.用湿布擦抹正在工作的台灯
B.用电器的金属外壳接地
C.用电器的开关装在火线上
D.使用测电笔时,手接触笔尾的金属电极
Q19:4.干电池在工作过程中,它的作用是
A.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C.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Q20:5.关于导体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铜导线电阻比铁导线电阻小
B.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为零
C.只增加导体的横截面积,导体的电阻增大
D.导体的电阻越小,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小
Q21:6.如图所示,在每个水果上插入铜片和锌片,用导线把这几个水果与发光二极管连接起来,二极管便发出了光,其中插入金属片的水果相当于电路中的( )[图片]
A.用电器
B.电源
C.开关
D.导线
Q22:7.如图所示电路,闭合开关,甲乙两灯均发光,两电表均有示数,过一会儿,其中一个灯泡突然熄灭,一只电表示数增大,另一只电表示数减小到几乎为零,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图片]
A.甲灯短路
B.乙灯短路
C.甲灯断路
D.乙灯断路
Q23:8.“安全用电,人人有责”。下列关于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使用测电笔时,手应接触笔尖金属体
B.家庭电路中的保险丝可以用铜丝来代替
C.有人发生触电事故时,可以直接用手去拉触电者进行施救
D.三脚插头的长脚与用电器的金属外壳相连
Q24:9.小明同学家里的电热饮水机有加热和保温两种功能,可由机内温控开关S0。进行自动控制。小明从说明书上收集到下表中的部分数据和如图所示的电路原理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片]
A.两个开关都闭合时,饮水机处于保温状态
B.在用电高峰期,当实际电压只有200V时,这个电热饮水机加热的实际功率为660W
C.若保温功率为110W,则电阻R2的阻值为220
D.这个电热饮水机处于加热状态时,电路中的总电流为4A
Q25:10.我国西晋张华记述了梳子与丝绸摩擦起电引发的放电及发声现象:“今人梳头,脱著衣时,有随梳、解结有光者,亦有咤声。”关于摩擦起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的方法使丝绸和梳子上的电荷发生转移而带电
B.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使梳子带电
C.通过摩擦的方法使丝绸得到电子带正电
D.丝绸和梳子因带了异种电荷而互相排斥
Q26:11.如图所示的四个电路中,电源两端的电压相同且保持不变,已知电阻R1和R2的阻值大小关系为R1>R2.在这四个电路中,总电阻最小的是[图片1][图片2][图片3][图片4]
A. B. C.D.
Q27:12.如图所示,四只相同的灯泡分成甲、乙两组,分别接在电压相同的电源两端,如果甲、乙两组灯泡消耗的电能相等,则( )[图片]
A.L1与L3两端的电压之比是2:1
B.通过L1与L3的电流之比是1:2
C.甲组与乙组通电时间之比是1:4
D.甲组与乙组的电功率之比是4:1
Q28:13.如图所示的家庭用电的一些做法中,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A.拉动电线拔出插头
B.电器失火先切断电源
C.用铜丝代替熔丝
D.接线板负载过多
Q29:二、多选题
15.在家庭电路中,每多使用一个用电器,会使家庭电路中的
A.总电阻增大
B.总电压增大
C.总电流增大
D.总功率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