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灸法及拔罐理论及操作

感谢您能抽出几分钟时间来参加本次答题,现在我们就马上开始吧!

Q1:科室

填空1

Q2:姓名

填空1

Q3:针刺部位出现局部肿胀疼痛较剧、青紫面积较大时,止血方法是( )

A.冷敷
B.热敷
C.压迫
D.结扎
E.填塞

Q4:针刺后出现针下异常紧涩,不能提插或捻转的现象时,称( )

A.晕针
B滞针
C.折针
D.留针
E.弯针

Q5:当针刺入一定深度时,病人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或向远处传导,即为( )

A.血肿
B.正常针感
C.晕针
D.滞针
E.得气

Q6:为病人行毫针刺时,进针“得气”后,一般留针时间为( )

A.5-8 min 
B.10~20min
 C.25~30min 
D.35~40min
E .45~50min 

Q7:下列哪些病人或部位禁止应用针刺疗法( )

A.头痛病人
B.下肢瘫痪病人
C.中风病人
D.类风湿病人
E.孕妇的下腹、腰骶部

Q8:运用皮肤针(梅花针)治疗疾病时,用较重的腕力进行叩刺,局部皮肤可见隐隐出血,病人有疼痛感觉,此称为( )

A.较弱刺激
B.弱刺激
C.中刺激
D.强刺激
E.超强刺激

Q9:针刺时进针慢而浅,提插轻,捻转幅度小,留针后不捻转,出针后多揉按针孔,此针法为( )

A.提插法
B.捻转法
C.补法
D.泻法
E.平补法

Q10:耳穴神门位于( )

A.三角窝前1/3的下部
B.三角窝后1/3的下部
C.三角窝中1/3处
D.三角窝前1/3的上部
E.三角窝后1/3的上部

Q11:一手固定耳郭,另一手进针,其深度以下列何者为度 ( )

A.刺入软骨,不透过对侧皮肤
B.刺入皮肤,不透过软骨
C.刺入软骨,透过对侧皮肤
D.刺入皮肤,透过软骨
E.刚刚刺入软骨

Q12:电针疗法的目标( )

A.通过医嘱选择穴位,减轻或缓解临床症状
B.减轻慢性顽固性疾病和经常发作的疼痛性疾病的症状
C.解除或缓解各种虚寒性病症的临床症状
D.疏通经络,调节脏腑之气
E.防病保健、治病强身

Q13:使用电针时,病人有酸麻感,局部肌肉有抽动,即是( )

A.高于所需强度
B.低于所需强度
C.所需强度
D.略高于所需强度
E.略低于所需强度

Q14:电针疗法采用有节率的时断时续自动出现的一种波形,此波形称为( )

A.密波
B.疏波
C.疏密波
D.断续波
E.锯齿波

Q15:术者手持注射器(排除空气),另一手绷紧皮肤,针尖对准穴位迅速刺入( )然后用针刺手法将针身刺入一定深度,并上下提插,得气后若回抽无血,即将药液缓慢注人

A.皮内
B.真皮
C.皮下
D.表皮
E.穴位

Q16:病人有触电感,应( )

A.立即进行注射
B.前进少许进行注射
C.后退少许进行注射
D.立即拔针
E.立即退针,改换角度再进针

Q17:为病人在穴位内进行药物注射时,药液不可注入( )

A.关节腔、骨髓腔
B.大肌群
C.头面部
D.背部
E.四肢下段

Q18:病人有触电感,应( )

A.立即进行注射
B.前进少许进行注射
C.后退少许进行注射
D.立即拔针
E.立即退针,改换角度再进针

Q19:艾条灸的禁忌证不包括( )(最高分值: 5 分)

A.湿热证
B.阴虚发热者
C.高热抽搐
D.孕妇腹部及腰骶部
E.颜面部

Q20:温针灸的禁忌证包括( )

A.湿热证或阴虚发热者
B.疲乏、饥饿或精神高度紧张时
C.大血管处
D.颜面部
E.孕妇腹部及腰骶部

Q21:将艾条燃端对准施灸腧穴2~3cm高处,反复地旋转移动或作左右方向移动,此是( )

A.温和灸
B.雀啄灸
C.回旋灸
D.温针灸
E.艾柱灸

Q22:拔火罐的物品准备不包括( )

A.治疗盘
B.止血钳
C.95%酒精棉球
D.小口瓶
E.75%酒精棉球

Q23:晕针的表现( )

A.头晕
B.目眩
C.面色苍白
D.胸闷
E.欲吐

Q24:针刺的意外有( )

A.晕针
B.血肿
C.弯针
D.滞针
E.折针

Q25:针刺发生气胸时的护理( )

A.立即报告医生
B.绝对卧床休息,通常采取半坐位,避免咳嗽
C.绝对卧床休息,采取平卧位,注意保暖
D.给氧、抗休克
E.配合医生行胸腔穿刺减压术

Q26:针刺时病人出现气胸应如何处理( )

A.立即报告医生,严密观察病情
B.病人取半卧位,避免咳嗽
C.重症者给氧
D.配合医生行胸腔穿刺减压术
E.遵医嘱给予抗感染、抗休克治疗

Q27:为使局部达到持续刺激,临床多采用下列何种等物,附在耳穴部位,以小方块胶布固定,俗称“埋豆”( )

A.菜子
B.王不留行子
C.磁珠
D.红豆
E.麦粒

Q28:耳针法的禁忌证( )

A.疲乏、饥饿或精神高度紧张时
B耳部皮肤有瘢痕、感染或肿痛部位
C.出血倾向及高度水肿
D.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
E.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

Q29:使用耳针法治疗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者,埋针后待耳郭充血具有发热感觉时,嘱病人( )

A.停止按摩患部
B.适当活动患部
C.配合患部按摩
D.艾条灸
E.剧烈按摩患部

Q30:通电过程中应观察( )

A.导线是否脱落
B.病人的反应
C.有无晕针、弯针、折针等情况
D.通电时间
E.由小到大调节电流量

Q31:电针完毕后应( )

A.将电位器拨到“0”位
B.关闭电源
C.拆除输出导线
D.将针慢慢提至皮下,迅速拔出
E.用无菌酒精棉球按压针孔片刻

Q32:穴位注射法需告知病人( )

A.注射部位出现疼痛、酸胀的感觉
B.避免着水
C.以免感染
D.会出现头晕、目眩、胸闷的情况
E.有出血倾向及疼痛
问卷网
3.22灸法及拔罐理论及操作
关于
1年前
更新
2
频次
32
题目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