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培训测试—5-13

今天的培训结束了。大家辛苦了。下面,看看我们今天收获了多少?

Q1:1.抗震设防烈度( )地区的各类新建、扩建、改建建筑与市政工程必须进行抗震设防。

A.6度及以上
B.7度及以上

Q2:2.抗震设防的建筑与市政工程,其设防地震动的超越概率水准不应低于( )?

A.63.2%/50年
B.10%/50年

Q3:3.各类建筑与市政工程的抗震设防烈度( )低于本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

A.不应
B.不宜

Q4:4.重点设防类的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 )

A.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达到或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的抗震设防目标。
B.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Q5:5.天然地基的抗震验算,应采用地震作用效应的标准组合和地基抗震承载力进行。地基抗震承载力应取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与地基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的乘积。地基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应根据地基土的性状取值,但不得超过( )。

A.1.5
B.2.0

Q6:6.对抗震设防烈度不低于( )的建筑与市政工程,但地面下20m范围内存在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时,应进行液化判别。

A.6度
B.7度

Q7:7.液化土和震陷软土中桩的配筋范围,应取桩顶至液化土层或震陷软土层底面埋深以下不小于( )的范围,且其纵向钢筋应与桩顶截面相同,箍筋应进行加强。

A.1.0m
B.1倍桩径

Q8:8.当结构中存在与主轴交角大于( )的斜交抗侧力构件时,尚应计算斜交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

A.10°
B.15°

Q9:9.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等房屋建筑,应进行( )下的弹性变形验算,并不应大于容许变形值。

A.多遇地震
B.罕遇地震

Q10:10.抗震设防烈度不低于( )的大跨度、长悬臂结构和抗震设防烈度( )的高层建筑物、盛水构筑物、贮气罐、储气柜等,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A.7度,8度
B.8度,9度

Q11:11.混凝土结构房屋以及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房屋中,框支梁、框支柱及抗震等级不低于二级的框架梁、柱、节点核芯区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

A.C25
B.C30

Q12:12.隔震层以上结构的总水平地震作用,不得低于( )设防非隔震结构的总水平地震作用。

A.6度
B.7度

Q13:13.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当施工中需要以不同规格或型号的钢筋替代原设计中的纵向受力钢筋时,应按照钢筋( )的原则代换,并应符合本规范规定的抗震构造要求。

A.总截面面积相等
B.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

Q14:14. 8度区,高度为48m的丙类钢结构房屋的抗震等级为( )。

A.三级
B.四级

Q15:15. 砌体结构房屋中的构造柱、圈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砌体抗震墙的施工应( )。

A.C20,先浇构造柱和框架梁柱后砌墙
B.C25,先砌墙后浇构造柱和框架梁柱

Q16:16. 城市桥梁墩柱的箍筋非加密区的体积配箍率不应少于加密区的( )。

A.50%
B.75%

Q17:17. 盛水构筑物的防震缝宽度不得小于( )。当缝两侧结构在多遇地震最大变形值超过10mm时,应适当加宽,同时应明确止水带相应的技术要求。

A.20mm
B.30mm

Q18:18. 地下工程的楼板开孔时,孔洞宽度不应大于该层楼板典型宽度的( );洞口周边应设置边梁或暗梁。

A.30%
B.50%

Q19:19.( )指除地震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

A.抗震构造措施
B.抗震措施

Q20:20.( )是根据抗震概念设计原则,一般不需计算而对结构和非结构各部分必须采取的各种细部要求。

A.抗震构造措施
B.抗震措施

Q21:1.抗震设防烈度6度及以上地区的各类新建、扩建、改建建筑与市政工程必须进行抗震设防,工程项目的( )等必须执行《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

A.勘察
B.设计
C.施工
D.使用维护

Q22:2.抗震设防的各类建筑与市政工程,均应根据其遭受地震破坏后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程度及其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等因素划分为以下抗震设防类别:( )

A.特殊设防类
B.重点设防类
C.标准设防类
D.适度设防类

Q23:3.建筑工程的抗震体系应符合下列哪些规定?( )

A.结构体系应具有足够的牢固性和抗震冗余度
B.楼、屋面应具有足够的面内刚度和整体性。采取装配整体式楼、屋面时,应采取措施保证楼、屋面的整体性及其与竖向抗侧力构件的连接。
C.基础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和抗转动能力,避免地震时基础转动加重建筑震害。
D.构件连接的设计与构造应能保证节点或锚固件的破坏不先于构件或连接件的破坏。

Q24:4.相邻建(构)筑物之间或同一建筑物不同结构单体之间的( )等结构缝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地震下碰撞或挤压产生破坏:

A.伸缩缝
B.沉降缝
C.防震缝
D.施工缝

Q25:5.建筑与市政工程进行场地勘察时,地段类别划分为( )。 对危险地段,严禁建造甲、乙、丙类建筑。

A.有利地段
B.一般地段
C.不利地段
D.危险地段

Q26:6.建筑与市政工程结构的抗震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

A.应进行构件截面抗震承载力验算
B.应进行抗震变形、变位或稳定验算
C.应采取抗震措施
D.应进行疲劳验算

Q27:7.对于框架结构房屋,应考虑( )的刚度影响,避免不合理设置而导致主体结构的破坏。

A.填充墙
B.围护墙
C.楼梯构件
D.雨棚

Q28:8.大跨屋面结构的抗震基本构造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

A.关键受压杆件长细比不得大于200
B.关键受拉杆件长细比不得大于150
C.支座在荷载作用下不应限于杆件和其他节点破坏
D.支座构造形式应传力可靠、连接简单,与计算假定相符

Q29:9.城乡给水排水和燃气工程应符合下列规定:( )

A.地下或半地下砌体结构,砖砌体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0
B.地下或半地下砌体结构,砌筑砂浆应采用混合砂浆
C.盛水构筑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
D燃气、热力工程中的结构用钢,不得采用Q235A级钢材

Q30:10.关于钢筋混凝土地下结构的抗震等级,正确的是:( )

A.丙类结构,6度、7度时不应低于四级
B.丙类结构,8度、9度时不应低于三级
C.甲、乙类结构,6度、7度时不应低于三级
D甲、乙类结构,8度、9度时不应低于二级
问卷网
《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培训测试—5-13
关于
1年前
更新
1
频次
30
题目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