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中心(信通专业)安规练习题6.20—6.26
关于
1年前
更新
0
频次
108
题目数
分享
Q1:蓄电池组接入电源时,应检查电池极性,并确认蓄电池组电压与()输出电压匹配。
Q2:蓄电池组接入电源时,应检查(),并确认蓄电池组电压与整流器输出电压匹配。
Q3:蓄电池组接入电源时,应检查电池极性,并确认蓄电池组电压与整流器输入电压匹配。
Q4:电力通信系统是指用以完成电力系统运行、经营和管理等活动中所需各种信息传输与交换的技术系统的总称,包括()等各类软件系统。
Q5:电力通信系统是指用以完成电力系统()等活动中所需各种信息传输与交换的技术系统的总称,包括通信设备、通信线路、通信电源以及电力通信网管等各类软件系统。
Q6:运行中的电力通信系统包括“运行”和“()”的通信系统。
Q7:运行中的电力通信系统包括“()”的通信系统。
Q8:运行中的电力通信系统包括“运行”和“检修”的通信系统。
Q9:对运行中通信线路、通信设备等进行()等,需要进行设备软件、硬件操作和业务数据配置操作,通常会改变设备、网络运行状态。
Q10:变电站第二种工作票可采取电话许可方式,但应录音,并各自做好记录。
Q11:采取电话许可的工作票,工作所需安全措施可由( )自行布置,安全措施布置完成前,禁止作业。
Q12:若工作需要延期,( )应在工期尚未结束以前向运维值班负责人提出延期申请(属于调控管辖、许可的设备,还应通过值班调控人员批准),履行延期手续。
Q13:第二种工作票可以延期两次。
Q14:第一、二种工作票只能延期一次,若延期后工作仍未完成,应( )或( )。
Q15: 变电站第二种工作票的编号应( )且( )。
Q16:变电站第二种工作票的编号应连续或唯一。
Q17:变电站第二种工作票的编号应连续且唯一,由许可单位按工作票种类和顺序编号。
Q18:变电站第二种工作票的编号应包含( )、( )、( )和( )。
Q19:变电站第二种工作票的编号应包含变电站特指字、年和月三部分。
Q20:“工作班人员”包括工作负责人。
Q21:“工作的变配电站名称及设备的双重名称”,变电站名称可以简写。
Q22:“工作地点或地段”:应逐项填写( )及( ),填写的设备名称应与现场相符。
Q23:“工作地点或地段”,没有具体设备名称或编号的设备,应表述清楚、简洁准确。
Q24:“工作内容”,若工作内容太多,可以适当简略。
Q25:“计划工作时间”,以批准的检修期为限填写,时间应用阿拉伯数字填写。
Q26: “计划工作时间”,以批准的检修期为限填写,时间应用阿拉伯数字填写,包含:年( );月、日、时、分,均为( ),24小时制。
Q27:“工作条件”应( )或( )。
Q28:在设备区工作,与带电设备应保持安全距离,110kV为( )米,220kV为( )米。
Q29:“补充安全措施”应由工作负责人填写。
Q30:“补充安全措施”应由工作许可人填写,无补充内容时填“无”。
Q31:“现场许可”应由( )和( )双方共同签名并记录时间。
Q32:“现场许可”应由工作负责人和工作许可人双方共同( )并( )。
Q33:“电话许可”:电话许可应做好录音,并各自做好记录,双方分别在许可人、负责人处签名并注明电话许可,工作票所需的安全措施由工作人员自行布置。
Q34:“工作班人员签名”可以代签。
Q35:“工作票终结”:工作负责人会同运维值班人员共同检查设备状况、状态,有无遗留物件,现场是否清洁,验收合格后,填明( ),经( ),完成工作票终结手续。
Q36:“工作票终结”:完成工作票终结手续,在工作票终结栏内盖“( )”章,双方各自保存。
Q37:进行电话许可的工作,工作负责人应在工作终结后,拆除工作人员自行布置的安全措施,检查现场确无遗留物件,现场恢复至工作前状态,电话告知( ),在得到起( )认可后,方可离开工作现场。
Q38:进行电话许可的工作,在进行工作票终结手续时,应做好相应的记录及录音,在各自保存的工作票上盖“已执行”章,双方各自保存。
Q39:进行电话许可的工作,在进行工作票终结手续时,由于工作许可人不在现场,所以工作负责人所持的工作票不需要盖“已执行”章。
Q40:工作票的备注栏填写的内容有()、()以及()。
Q41:承载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输电线路生产控制类业务的光传输设备应支持( )供电,核心板卡应满足冗余配置要求。
Q42:通信设备选型应与现有网络使用的设备( )一致,保持网络完整性。
Q43:( )kV及以上新建输变电工程应同步设计、建设线路本体光缆。
Q44:( )的多条光缆或同一传输系统不同方向的多条光缆应避免同路由敷设进入通信机房和主控室。
Q45:县公司调度大楼应具备( )完全独立的光缆敷设沟道(竖井)。
Q46:地(市)级调度大楼应具备( )全程不同路由的出局光缆接入骨干通信网。
Q47:通信光缆或电缆应避免与( )同沟(架)布放。
Q48:新建通信站应在设计时与( )电缆沟(架)统一规划,满足反措相关要求。
Q49:在双电源配置的站点,具备( )的通信设备应由两套电源独立供电。
Q50:每套通信电源应有两路分别取自( )母线的交流输入,并具备自动切换功能。
Q51:通信电源直流母线负载( )额定电流值应大于其最大负载电流,满足电源“N-1”运行要求。
Q52:通信电源蓄电池组( )额定电流值应大于其最大负载电流,满足电源“N-1”运行要求。
Q53:通信电源每个整流模块交流输入侧应加装( )。
Q54:采用一体化电源供电的通信站点,在每个( )模块直流输入侧应加装独立空气开关。
Q55:“三跨”的架空输电线路区段光缆不应采用( )光缆。
Q56:传输线路电流差动保护的通信通道应满足( )路径和时延相同的要求。
Q57:安装调试人员应严格按照( )的内容进行设备配置和接线。
Q58:变电站内的引入光缆应使用( )光缆。
Q59:变电站内的引入光缆从门型架至电缆沟地埋部分应全程穿 ( )。
Q60:引入光缆地埋部分钢管( )上应设置地埋光缆标识或标牌。
Q61:通信机房的窗户具备( )功能,防止阳光直射机柜和设备。
Q62:通信电源系统( )通信部分的状态及告警信息应纳入实时监控。
Q63:一体化电源( )通信部分的状态及告警信息应纳入实时监控。
Q64:通信站内主要设备的告警信息应上传至( )值班的场所。
Q65:通信站内机房动力环境的告警信息应上传至( )有人值班的场所。
Q66:通信蓄电池组核对性放电试验周期不得超过( )年。
Q67:运行年限超过( )年的蓄电池组,应每年进行一次核对性放电试验。
Q68:为保障蓄电池使用寿命和运行可靠性,蓄电池单体( )电压应严格按照电源运行规程设定。
Q69:连接两套通信电源系统的( )母联开关应采用( )切换方式。
Q70:通信电源系统正常运行时,禁止闭合( )开关。
Q71:因电网检修对通信设施造成运行风险时,电网检修部门应至少提前( )个工作日通知通信运行部门。
Q72:通信运行部门应每半年对光缆( )纤芯的( )进行测试对比。
Q73:独立通信站、综合大楼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应每( )进行一次测量。
Q74:应定期开展机房和设备除尘工作。每( )应对通信设备的滤网、防尘罩等进行清洗。
Q75:因通信设备故障、施工改造或电路优化等原因,需要对原有通信业务运行方式进行调整时,如在( )之内不能恢复原运行方式,必须编制和下达新的通信业务方式单。
Q76:( )、省级及以上调度管辖范围内的发电厂(含重要新能源厂站)、通信枢纽站应具备两条及以上完全独立的光缆敷设沟道(竖井)。
Q77:电缆沟(竖井)内通信光缆或电缆应完善( )等各项安全措施,绑扎醒目的识别标识。
Q78:( )应配备两套独立的通信专用电源。
Q79:通信电源的( )应符合《通信专用电源技术要求、工程验收及运行维护规程》要求。
Q80:( )(含电源设备)的防雷和过电压防护能力应满足电力系统通信站防雷和过电压防护相关标准、规定的要求。
Q81:跨越( )的架空输电线路区段光缆不应采用全介质自承式光缆。
Q82:OPGW应在进站( )分别通过匹配的专用接地线可靠接地。
Q83:通信设备应采用独立的( )供电。
Q84:通信机房应满足( )要求。
Q85:通信调度员必须具有较强的( )和管理能力。
Q86:为保障通信蓄电池使用寿命和运行可靠性,应避免造成蓄电池( )。
Q87:通信站电源新增负载时,应及时核算( )容量,如不满足安全运行要求,应对电源实施改造或调整负载。
Q88:通信运行部门应与电网一次线路建设、运行维护及市政施工部门建立沟通协调机制,避免因( )对光缆运行造成影响。
Q89:对通信机房接地系统进行检查时,检查的内容包括( )。
Q90:通信运行部门应每半年对不随线路架设的( )光缆进行专项检查。
Q91:通信运行部门对光缆的专项检查内容包括( )。
Q92:同一方向的多条光缆应同路由敷设进入通信机房和主控室。
Q93:通信光缆或电缆与一次动力电缆同沟(架)布放时,应采取电缆沟(竖井)内部分隔离等措施进行有效隔离。
Q94:一条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线路的两套继电保护通道均采用复用通道的,可由同一套通信传输设备的不同接口板分别提供。
Q95:禁止两套电源负载侧形成并联。
Q96:空调送风口不应处于通信机柜正上方。
Q97:变电站内的引入光缆所穿钢管应全程密闭并与站内接地网隔离。
Q98:变电站内的引入光缆所穿钢管口应进行防水封堵。
Q99:直埋光缆(通信电缆)在地面应设置清晰醒目的标识。
Q100:两台通信设备可以共用一只断路器供电。
Q101:通信机房的窗户应具备遮阳功能,防止阳光直射机柜和设备。
Q102:变电站通信接地网不应列入变电站接地网测量内容和周期。
Q103:对接地系统进行检查时,不可开挖地面检查地下隐蔽部分。
Q104:要定期对通信网管系统开展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备案和测评工作,及时整改测评中发现的安全隐患。
Q105:应落实通信专业在电网大面积停电及突发事件发生时的组织机构和技术保障措施。
Q106:应完善各类通信设备和系统的现场处置方案和应急预案。
Q107:姓名
Q108:您所在的部门是?
联系我们
问卷网公众号
师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