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2-02-1-1中药性能课后测

Q1:姓名

填空1

:四气五味升降沉浮,中药功效应用,细节比较多,现在测试一下知识储备吧!

Q2:1、依据中药药性理论,寒凉性对人体的不良作用是

A、伤阳
B、耗气
C、伤阴
D、敛邪
E、助火

Q3:2、具有软坚散结、泻下通便作用的味是

A、辛
B、苦
C、酸
D、咸
E、甘

Q4:3、按中医五味理论,具有苦味能清泄的中药

A、芒硝
B、大黄
C、牛膝
D、栀子
E、苦杏仁

Q5:4、五味理论认为,能收敛邪气,凡邪未尽之证均当慎用的味是

A、辛
B、甘
C、酸
D、苦
E、咸

Q6:5、辛味药的作用特点是

A、能软、能下
B、能燥、能泄
C、能补、能缓
D、能收、能涩
E、能散、能行

Q7:6、苦味药的作用特点是

A、能软、能下
B、能燥、能泄
C、能补、能缓
D、能收、能涩
E、能散、能行

Q8:7、酸味的作用特点是

A、能软、能下
B、能燥、能泄
C、能补、能缓
D、能收、能涩
E、能散、能行

Q9:8、能耗气伤阴,气阴两虚者应慎用的是

A、辛味药
B、咸味药
C、酸味药
D、甘味药
E、苦味药

Q10:9、能腻膈碍胃,令人中满,湿阻,食积者应慎用的是

A、辛味药
B、咸味药
C、酸味药
D、甘味药
E、苦味药

Q11:10、能伤津伐胃,津液大伤与脾胃虚弱者不宜大量应用的是

A、辛味药
B、咸味药
C、酸味药
D、甘味药
E、苦味药

Q12:11、能泻下通肠,脾虚便溏者应慎用的是

A、酸味药
B、咸味药
C、辛味药
D、淡味药
E、甘味药

Q13:12、按升降浮沉理论,具有升降浮沉两向性的中药是

A、桔梗
B、白前
C、前胡
D、紫苏
E、黄连

Q14:13、按照中医治疗学分类,中药功效可分为对因功效、对症功效、对病证功效和对现代病症功效等。下列不属于对病证功效的是

A、截疟
B、止咳平喘
C、利胆退黄
D、通鼻窍
E、消痈排脓

Q15:14、按照中医治疗学分类,中药功效可分为对因功效、对症功效、对病证功效和对现代病症功效等。下列不属于对病症功效的是

A、止汗
B、止咳平喘
C、涩肠止泻
D、止血
E、 活血

Q16:15、表示药物有渗湿利水作用的味是

A、涩味
B、辛味
C、酸味
D、淡味
E、咸味

Q17:16、辛味药物对人体的不良作用是

A、泻下伤阳
B、腻膈碍胃
C、收敛邪气
D、耗气伤阴
E、荡涤肠胃

Q18:17、芒硝能泻下通肠,脾虚便溏者慎用是因为味

A、味酸
B、味甘
C、味辛
D、味苦
E、味咸

Q19:18、半枝莲抗肿瘤属于

A、对因功效
B、对证功效
C、对症功效
D、对现代病症功效
E、对脏腑辨证功效

Q20:19、属消除病理产物的功效属于的对因治疗,下列正确的是

A、疏肝
B、养血
C、宣肺
D、理气
E、利水

Q21:20、中药性味中,能安蛔的是

A、酸味
B、苦味
C、淡味
D、辛味
E、咸味

Q22:21、中药性味中,能坚阴的是

A、黄连
B、黄芩
C、黄柏
D、苦参
E、栀子

Q23:22、能够坚厚肠胃的味是

A、辛
B、甘
C、酸
D、苦
E、咸

Q24:23、能够耗伤津液、并属于阴的药味是

A、酸
B、甘
C、辛
D、咸
E、苦

Q25:24、如寒凉性药物不具备的功效是

A、清热
B、凉血
C、解热毒
D、回阳救逆
E、泻火

Q26:25、性味皆属于沉降的是

A、酸、苦、寒
B、辛、甘、热
C、甘、辛、凉
D、苦、咸、温
E、甘、苦、温

Q27:26、辛凉的药如薄荷、菊花,多能

A、温中止呕
B、发散风热
C、利水渗湿
D、补气助阳
E、发散风寒

Q28:27、辛温的药如麻黄、紫苏,多能

A、温中止呕
B、发散风热
C、利水渗湿
D、补气助阳
E、发散风寒

Q29:28、属于温热性药物对人体的不良作用是

A、伤阳
B、敛阴
C、泻火
D、助火
E、凉血

Q30:29、下列不属于对病证的功效的是

A、蚀疣
B、截疟
C、祛风湿
D、化瘀
E、通鼻窍

Q31:30、下列不属于驱邪的功效的是

A、清热
B、和中
C、除湿
D、涌吐
E、解毒
问卷网
622-02-1-1中药性能课后测
关于
1年前
更新
0
频次
32
题目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