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6.23-30CCMA-CSIMIT全国肿瘤消融精品培训班
您有45分钟答题时间,祝您顺利!
Q4:热消融治疗肺部肿瘤的最常见并发症是
支气管胸膜瘘
急性呼吸窘 迫综合症
非靶区热灼伤或冻伤
气胸
Q5:肺部肿瘤热消融的适应证不正确的是
患者因心肺功能差 或高龄不能耐受手术切除;
拒绝行手术切除
其他局部治疗复发后的单发病灶(如适形放疗后)
多原发肺癌,且双肺肿瘤数量≥5个。肿瘤最大径≥5 cm,且有其他部位的转移病灶
Q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肺肿瘤患者对经皮热消融治疗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但术后肺功能仍然受较大影响;
除无法纠正的凝血障碍性疾病以外,肺部肿瘤局部热消融的绝对禁忌证相对较少
病灶周围感染性及放射性炎症没有很好控制者,穿刺部位皮肤感染、破溃,禁止行肺肿瘤消融;
有严重出血倾向、血小板小于50×109/L和凝血功能严重紊乱者禁止行肺肿瘤消融
Q7:肺部肿瘤热消融治疗前影像学评估的要素不包括
肿瘤的大小
肿瘤的位置
临近的重要脏器
肿瘤基因突变频谱
Q8:肺部肿瘤即刻疗效评价正确的是
初步评价操作技术的成功情况;
观察消融边界
如果要达到完全消融,PTZ周围的GGO至少要大于消融前GTR边界5mm,最好达到10mm
对于姑息消融,根据临床实际情况不必达到完全消融所要求的标准,甚至不要求消融边界;
Q9:术中注意事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尽量减少穿刺次数,以降低出血及肿瘤沿针道种植转移风险
微波针活性端己进入肿瘤但需调整位置时应原位消融后再调整
微波针需在肝实质内调整位置重新穿刺,均须充分消融针道后再行调整
微波针需在肝实质内更换皮肤穿刺点重新穿刺,无须充分消融针道后再行调整
Q10:微波消融治疗的原理
主要依靠急性分子的旋转来产生热量
组织离子相互摩擦产生热量
细胞膜不可逆穿孔,造成细胞凋亡
细胞变性,胞浆脱水,凝固坏死
Q11:下列哪项属于肺肿瘤消融治疗最常用的体外导航设备?
B超
CT
MRI
PET-CT
DR
Q12:肺部肿瘤热消融的适应证不正确的是
患者因心肺功能差 或高龄不能耐受手术切除;
拒绝行手术切除
其他局部治疗复发后的单发病灶(如适形放疗后)
原发性肺癌术后或放疗后肺内孤转移;
多原发肺癌,且双肺肿瘤数量≥5个。肿瘤最大径≥5 cm,且有其他部位的转移病灶。
Q13:关于肺部肿瘤的治愈性消融说法正确的是
治愈性消融是指通过消融治疗提高肿瘤病灶放疗、化疗敏感,有利于肿瘤的后续治疗;
治愈性消融是指通过冷冻消融治疗,使局部肿瘤组织达到凝固性坏死;
治愈性消融是指通过热消融治疗,使局部肿瘤组织完全坏死,有可能达到治愈效果
治愈性消融是指在介入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的补充治疗;
治愈性消融是指暂时性缓解肺癌病人症状进行的消融治疗。
Q14:关于肺部转移瘤的热消融治疗,正确的是
对肺部转移瘤的热消融治疗,暂不考虑原发病的治疗情况;
仅对生物学特征显示预后较差的肺内转移瘤进行消融治疗;
对于双侧肺肿瘤,可对双侧同时进行消融治疗;
肺转移瘤消融治疗适应证是单侧肺病灶数目≤5个;
肺转移瘤消融治疗对多发转移瘤的最大直径≤3 cm,单侧单发转移瘤的最大直径≤5 cm,且无其他部位的转移
Q15:毛玻璃样影(ground-glass opacity, GGO)是指
指影像学能界定的病变区域;
是由于肺部肿瘤组织中心因缺血坏死产生的不透明高密度区;
穿刺针道影
是指肺部出血影是指热消融对肿瘤周围肺组织的损伤,在肿瘤周围可出现的不透明高密度区
Q16:肺肿瘤热消融术后CT疗效评估中错误的是
热消融后影像学表现将持续3个月-6个月;
传统的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不适合用于热消融后 局部疗效的评价;
消融后1个月-3个月内病灶增大, 3个月后病灶保 持稳定或逐渐缩小;
病灶内可出现实性、蜂窝状或低密度泡影样改变;
肺肿瘤热消融术后1周病灶基本消失
Q17:肺肿瘤消融术后并发症分类正确的是
轻微并发症:a.不需治疗,无不良后果;b.仅需简单治疗,无不良后果,包括不需要住院1天及以上的观察;
严重并发症:a.需要治疗,需要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48h;b.需要重要的治疗措施,需要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48h,或该并发症产生永久后遗症;c.死亡:需要说明与消融之间的关系;
按照发生时间分为即刻并发症(immediate,消融后<24h)、围手术期并发症(peripr℃edural,消融后24h-30d)及迟发并发症(delayed,消融后>30d);
以上均正确
Q18:关于肺肿瘤消融术产生气胸,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气胸是消融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10%-67%;
气胸更常见于男性患者;
气胸更常见于单发肿瘤穿刺 肺组织次数>3次的患者;
消融路径穿 过肺组织的长度较长或者穿过较大的叶间裂容易发生气胸;
肺气肿患者不易发生气胸;
Q19:关于肺肿瘤消融术后发生胸腔积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消融后经常可以见到少量胸腔积液,发生率为1%-60%;
消融后发生胸腔积液大多是机体对热损伤的交感反应;
消融后发生胸腔积液需要穿刺/置管引流的占1%-7%;
病灶靠近胸膜(<10 mm)不易发生胸腔积液;
大病灶、一次消融多个病灶易发生术后胸腔积液;
Q20:关于肺肿瘤消融术术中出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消融中出血的发生率在3%-8%;
出血主要表现为排黑便
肺肿瘤消融术术中出血可发生失血性休克和急性呼吸衰竭;
肺肿瘤病灶直径<1.5 cm,小病灶多需要更多地调整进针来进入靶点易致出血;
中下肺野的病灶受到呼吸动度的影响,穿刺过程中易导致出血;
Q21:肺结节是指影像学表现为直径≤( )的局灶性、类圆性、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肺部阴影,可为孤立性或多发性,不伴肺不张、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
1cm
2cm
3cm
4cm
Q22:消融治疗GGN患者适应症。
因心肺功能差或高龄不能耐受手术切除;
拒绝行手术切除;
外科切除后又新出现的病
以上都对
Q23:消融手术方案的制定包含哪几个关键点
确定病变区域
选择合适体位及穿刺点的体表定位
穿刺路径:指从穿刺点到达病灶的穿刺通道,此距离称为靶皮距
初步制定消融参数
以上全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