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 第五章 常见幼儿园课程类型的设计

:一、单项选择题

Q1:1.属于选择单元活动主题的首要因素是。【15.10】P125

A.家长的诉求
B.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C.教师的兴趣
D.教师的想象

Q2:2.按照幼儿在不同区域内所进行的活动的性质,可将区域划分为探索性区域、表现性区域和。 【15.10】P139

A.静态性区域
B.运动性区域
C.材料性区域
D.益智性区域

Q3:3.活动区的活动多为。 【16.10】P137

A.幼儿自选的活动
B.教师指定的活动
C.家长参与的活动
D.师幼商定的活动

Q4:4.区域活动的内容应当源于幼儿的生活与。 【16.10】P137

A.需要
B.本能
C.兴趣
D.经验

Q5:5.学科活动设计应注意目标的合理性、内容的适宜性和。 【16.10】P136

A.方法的有效性
B.理念的正确性
C.内容的趣味性
D.材料的丰富性

Q6:6.在一定时间内,组织幼儿围绕某个中心话题进行的学习、探索、游戏,从而获得有益经验的系列活动,称为。【17.10】P121

A.隐性课程
B.显性课程
C.主题活动
D.区域活动

Q7:7.按照幼儿在不同区域内所进行的活动的性质,可将区域划分为探索性区域、表现性区域和。【18.10】P139

A.运动性区域
B.静态性区域
C.材料性区域
D.益智性区域

Q8:8.幼儿园活动区域投放材料时应该注意材料的。【18.10】P149

A.表现性
B.运动性
C.美观性
D.丰富性

Q9:9.区域设置的行动性原则是指活动区域的内容必须能够满足幼儿的摆弄、操作、探究、实验、创作、表演的需要,支持幼儿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 【18.10】P141

A.建构经验
B.建构概念
C.建构思维方式
D.建构行为习惯

Q10:10.学科活动设计中活动目标的合理性是指活动目标应该具体、可操作、可检验,目标要适合幼儿的。 【18.10】P136

A.知识结构
B.思维特点
C.年龄特点
D.学习习惯

Q11:11.科学活动强调探究和发现,强调的是认识、体验的获得,关注的重点是幼儿与。 【18.10】P137

A.家长之间的互动关系
B.客观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相互作用
C.教师之间的协调关系
D.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

Q12:12.主题灵活开放,使课程具有一定的。【18.10】P122

A.预成性
B.操作性
C.生成性
D.实践性

Q13:13.幼儿园主题活动的终极目标是。【19.10】P121

A.制订课程计划
B.促进幼儿发展
C.形成课程网
D.评价教育效果

Q14:14.区城背景环境的创设要求利用区域背景环境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支持幼儿持续探索,提示幼儿。 【19.10】P150

A.自主活动
B.自我教育
C.独立活动
D.独立游戏

Q15:15.区域设置不是一劳永逸的,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变化进行调整,其调整的依据包括。 【19.10】P142

A.季节、环境的变化
B.预成的教学内容
C.教学方法
D.教学原则

Q16:16.幼儿园课程中的主题在多个层面实现了幼儿园课程的综合,其一是幼儿发展层面的综合,其二是学科领城层面的综合,其三是。【19.10】P120

A.教育资源层面的综合
B.教育内容层面的综合
C.教育方法层面的综合
D.教育策略层面的综合

Q17:17.学科教学知识的逻辑就是。 【19.10】P133

A.学科内容
B.学科教学过程
C.学科教学法体系
D.学科领域

Q18:18.当前幼儿园最具有代表性的核心课程是。 【19.10】P119

A.一日生活活动
B.游戏活动
C.教学活动
D.主题活动

Q19:19.对幼儿园课程中的“主题”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20.10】P120

A.主题是其自身及相关内容的集合
B.主题的名称代表了整个主题的内容
C.主题是围绕某个中心形成的教育内容的组织结构
D.主题在多个层面实现了幼儿园课程的综合

Q20:20.主要进行对实物的操作活动,目的偏重于发展幼儿对客观世界及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动手操作意愿、行为与能力的区域类型是。 【20.10】P139

A.探索性区域
B.表现性区域
C.运动性区域
D.欣赏性区域

Q21:21.按照幼儿在不同区城内所进行的活动的性质,可将区域划分为探索性区域、表现性区域和。【21.10】P139

A.静态性区域
B.运动性区域
C.材料性区域
D.益智性区域
问卷网
幼儿园课程 第五章 常见幼儿园课程类型的设计
关于
1年前
更新
0
频次
22
题目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