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过关项目培训第6期
单选题
Q2:1、2015 版突发性聋指南中对突聋定义描述正确的是 ()
A.72h 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连的 2 个频率听力下降≥30dB。
B.36h 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连的 2 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
C.72h 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连的 2 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
D.36h 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连的 2 个频率听力下降≥30dB。
Q3:2、突发性聋目前公认的最主要的病因是: ()
A.血管性疾病
B. 免疫性疾病
C. 病毒感染
D. 传染性疾病和肿瘤
Q4:3、平坦下降型突发性聋主要的发病机制是: ()
A.膜迷路积水
B.外毛细胞损伤,离子通道障碍
C.血管纹的功能障碍,耳蜗血管血供障碍,组织缺氧
D.耳蜗中动脉或者蜗轴螺旋动脉的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
Q5: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发表在中华耳鼻喉头颈外科杂志的回顾性研究,纳入全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148例,研究显示,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聋时用药第7天将纤维蛋白原控制在()时对突聋患者听力预后有预测价值:()
A.200mg/dl 以上
B.100mg/dl 以下
C.50mg/dl 以下
D.以上都不是
Q6:5、《2015 突发性聋诊治指南》中推荐治疗突聋合理的联合用药比单一用药效果好,联合用药不包括: ()
糖皮质激素
B.巴曲酶
C.银杏叶提取物
D.抗生素
Q7:6、影响突发性聋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是:()
A.外周血成分,包括纤维蛋白原水平
B.年龄
C.身高
D.体重
Q8:7、耳鼻喉科的最新产品定位是:()
A.高凝高粘,“酶”你不行
B.消灭沉寂的杀手
C.改善血管危象,全面提高成活率
D.治疗突发性耳聋的基础用药
Q9:8、突发性聋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不属于常见的病因是:()
A.血管性疾病
B.病毒感染
C.自身免疫性疾病
D.体重升高
Q10:9、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聋主要的发病机制是:()
A.膜迷路积水
B.外毛细胞损伤,离子通道障碍
C.血管纹的功能障碍,耳蜗血管血供障碍,组织缺氧
D.耳蜗中动脉或者蜗轴螺旋动脉的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
Q11:10、《2015 突发性聋诊治指南》中,以下哪种治疗方案不推荐作为首选: ()
A.降低纤维蛋白原
B.激素
C.高压氧
D.改善血液流动度和粘稠度
Q12:11、以下不属于突聋患者可能伴发的症状是:()
A.听力上升
B.耳内闭塞感
C.耳痛、耳鸣
D.头晕或眩晕
Q13:12、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发表在中华耳鼻喉头颈外科杂志的回顾性研究,纳入全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148例,研究显示,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聋时用药第3天纤维蛋白原控制在()时对突聋患者疗效较好:()
A.200mg/dl 以上
B.70-90mg/d
C.50mg/dl 以下
D.以上都不是
Q14:13、解放军总医院发表在中华耳科学杂志的《纤溶在粘连性中耳炎中的作用》研究显示,治疗分泌性/渗出性中耳炎巴曲酶最佳的给药方式是: ()
A.鼓室内给药
B.全身给药
C.皮下注射
D.肌肉注射
Q15:14、市场部建议巴曲酶在耳鼻喉科推荐治疗患者不包括:()
A.突发性聋
B.分泌性/粘连性中耳炎
C..耳鸣、眩晕
D听神经瘤
Q16:15、全聋型突发性聋主要的发病机制是:()
A.膜迷路积水
B.外毛细胞损伤,离子通道障碍
C.血管纹的功能障碍,耳蜗血管血供障碍,组织缺氧
D.耳蜗中动脉或者蜗轴螺旋动脉的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
Q17:1、对巴曲酶治疗不同类型突聋的作用机制,表述正确的是:()
A. 低中频听力损失的突发性耳聋的早期阶段,增强血液循环的措施是有必要的,降纤治疗对低
频下降型突聋有临床意义
B. 巴曲酶在高频突聋的治疗中,不仅能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液流变学,同时能保护神经细
胞,减轻毛细胞损伤,提高治愈率
C. 巴曲酶可降低血液黏度,增加血液流动性,增加有效灌注量,改善局部缺血缺氧状态
D. 巴曲酶可溶解微小血栓,使微小血管再通,并有效抑制炎症反应,提高突聋治愈率
Q18:2、以下哪个指南推荐血液流变学治疗突发性聋(血液稀释,改善血流,降低血浆粘度或纤维蛋白原): ()
A. 德国突发性特发性感音神经性聋指南2011版
B. 中国突发性聋诊治指南2015版
C. 日本治疗突聋今日治疗方针2012版
D. 以上都不是
Q19:3、《2015突发性聋诊治指南》中,中国突发性聋的分型是:()
A.低频下降型
B.高频下降型
C.平坦型
D.全聋型
Q20:4、纤维蛋白原参与突聋发病机制,包括()
A.促进微小血栓形成
B.增加血液黏度
C.参与血管内炎症反应
D.导致内耳血管痉挛
Q21:5、巴曲酶治疗突聋的给药方法,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成人用量首次量为10BU,维持量可减为5BU,隔日一次。药液使用前用100ml以上的生理盐水稀释,静脉点滴1小时以上。应至少给药5次。
B.成人用量首次量为10BU,维持量可减为5BU,隔日一次。药液使用前用100ml以上的生理盐水稀释,静脉点滴1小时以上。只能给药3次。
C.给药前纤维蛋白原浓度超过200mg/dl以上的患者,首次使用量为20BU,以后维持量为5BU
D.突发性耳聋的重症患者,首次可推荐使用20BU,以后维持量为5BU